数据资源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。
2022年底,国家出台“数据二十条”,从数据产权、流通交易等四方面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;今年年初,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发布,强调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;组建国家数据局,统筹推进数字中国、数字经济、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。随着顶层设计的持续完善,我国数据要素大市场落地加快布局。
截至目前,全国已成立48家数据交易机构;数据资产评估、登记结算等市场运营体系加快建设;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应用等领域专业化企业快速发展,数据要素产业体系初步形成。在深圳数据交易所,成立以来已推出了1500多个数据产品。
当前,我国数据要素产业生态逐步健全。已发布33项大数据领域国家标准,数据要素流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;广东、天津等多地探索建立“首席数据官”机制,加快培育数据管理人才;建设成立12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产业集聚效益持续激发。
随着各地加快探索数据流通新模式、创新场景应用,数据要素价值的持续释放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
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.57万亿元,同比增长18%;数据产量达8.1ZB,同比增长22.7%,占全球数据总产量10.5%。数据资源供给能力和流通应用创新不断提升,数据要素正成为劳动力、土地、资本、技术之外最先进、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。
数据市场资质有哪些?
1.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
“数据资源持有权”通常由数据管理员或组织机构拥有,持有权通常涉及数据的获取、存储、使用、更新、共享和保护等方面的决策和操作。“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”为持有数据资源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。
2.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
“数据加工使用权”是指在数据加工过程中,对于原始数据的使用和加工产生的数据结果的使用所涉及的权利。这种权利通常由数据持有者授予,并受到数据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。“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”为加工使用数据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。
3. 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
“数据产品经营权”是对数据资源经加工、分析等形成数据产品的过程,相关机构对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依法占有、使用、收益和依法支配的权利。“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”为经营数据产品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。
通过上述三幅证书的样例图,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证书的名称、logo、二维码、鲜章/电子签章,还有11个共同的字段:
资产名称:
资产编号:
资产类型:
上链确权时间:
有效期:
确权主体:
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
字段摘要:
Hash值:
确权链:
签发机构:
可以明确看到,有一个区块链来支撑,这里是人民链;上链确权的有效期是一年;有确权主体和签发机构,此处均为人民数据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;此外还有值得关注的是有一个“资产类型”,首先明确了这是“资产”,其次样例里均显示为“数据资源”,意味着还有其他类型;可惜样例上的二维码扫描不成功无法查看会显示哪些内容,不过初步估计应该是和纸质/电子档“三证”证书上面所载明的信息一致,或者会跳转到一个验证的平台进行真伪验证,类似于学信网的学历在线验证。